高古玉一般指战国至汉代以前的玉器,因为所涵盖的历史、考古以及艺术价值深厚,所以很容易让人着迷。一方面,高古玉为早期华夏文明重要的文化象征,从件件典雅出众、气魄非凡的彝鼎圭璋中,既可细赏古人的力量与信念,亦能远观传统的延续与流变。高古玉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春秋战国到汉,每一时期都有其典型的形制与纹饰,从简到繁,从单件至组合,也显示了其技艺功能、政治经济、文化信仰以至审美情趣的微妙变化。而另一方面,在以往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玉石器尤其是高古玉的市场表现不温不火,公众的目光还停留在书画、陶瓷、佛像、明清家具等板块。
但是,其市场“冷板凳”的角色在今年春拍得以改善。3 月,首都博物馆推出“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让战汉高古玉进入公众视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高古玉的价值回归。香港邦瀚斯和中国嘉德(香港)的两场高古玉拍卖,使得高古玉又成为今春拍卖市场的“黑马”。但是,高古玉的真伪鉴别和年代断定的存疑依旧使众多爱好者望而却步,本文通过采访市场相关人士和业内专家,为读者解读“神秘”的高古玉。
高古玉成为今春拍卖亮点
高古玉今年春拍的表现令人惊喜,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4 月 5 日,香港邦瀚斯 2016 春季拍卖“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场收槌,这场被外界誉为“近十年整体水平最高的古玉拍卖”专场共上拍 73 件古玉,总成交额达 1.78 亿港元。5件超过千万港元,27 件超过百万港元,数件以超估价几十倍的价格成交。其中,一件高 10.4 厘米的东汉“玉雕说唱舞人”以3148 万港元拔得本场头筹。香港邦瀚斯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部门主管王晰博表示,就高古玉这个门类来说,邦瀚斯能取得如此夺目的成绩的确值得引以为豪。他向记者介绍:“此次玉器专场拍卖一共呈现了 73 件玉器,成交了 72 件。整个专场玉器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末期,年代跨越超过 5000 年,高古玉在拍卖会上出现的并不多,以私人收藏来说本身就已令人叹为观止,因此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在预料之中。一件石家河风格的鸡骨白玉琮,由于石家河文化玉器的考古资料并不充裕,直至 2015 年11 月对谭家岭遗址的发掘才有更新的资料作为辅助。所以,在年代断定方面做了保守判断,最后 688 万港元的成交价格证明了藏家对此件器物的认可。”收藏家、古董商陈淑贞创办的奉文堂和其丈夫何安达所创办的思源堂,可被称作古董圈内的“金字招牌”。
此次香港邦瀚斯中国玉器专场中的所有拍品均出自思源堂,中国嘉德(香港)2016 春拍推出“金玉圭璋——香港重要私人珍藏古玉及青铜”专场的 170 件拍品同样出自思源堂。王晰博告诉记者:“思源堂的青铜器收藏更被大众所熟知,但对于一个真正热爱中国艺术并倾注其毕生精力钻研和亲自涉足交易买卖的鉴赏家来说,具有美感的艺术几乎是相通的。思源堂主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开始收藏古玉,高古玉在古代礼仪制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考古资料显示,出土的古玉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墓主人身份越尊贵,社会地位越高,用玉的数量就越多。因此,出土青铜器的墓葬不一定会有古玉,而出土古玉的墓葬则一定会有青铜器,对古代青铜器有钻研的收藏家自然会被高古玉器所吸引。今春,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拍的傲人成绩对古玉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大众来说,其高额的成交价格会引起公众对高古玉的重视,让公众更多去了解古玉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毕竟和明清玉器几百年历史不同,高古玉是几千年历史沉淀而成;对于收藏家及行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对高古玉市场的认可。
高古玉市场缺乏足量精品中国古玉板块在之前几年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的“寂静期”,高古玉器的市场似乎总是显得不温不火,既少有现身,也鲜有高昂的成交价格,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品里高古玉显得孤寂而被弃至一角。对于高古玉的拍卖,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岳峰强调:“1949 年后出土文物不能进入拍卖市场,不论是国家进行的考古发掘,还是非法(盗墓 ) 出土都应归国家所有。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地下埋藏的一切文物都应归国家所有,高古玉也不例外。”
高古玉市场在内地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加之造假严重,在缺乏正确的引导情况下,使得很多人望而生畏。岳峰认为:“原因就在于高古玉多出自墓葬,著录出版较少,难得有序传承,加之对其研究不足,因此,人们更愿意投资和收藏相对容易探清出源的明清玉。其次,由于古代的开采水平所限,玉质往往较差。玉器在墓葬里经过泥土浸润沁色,出土后的品相也不够漂亮;而明清玉绝大部分质地优良,以和田玉居多,既适宜把玩,又可收藏。高古玉仿造容易,真伪争议多,市场信任度不高。
另外,高古玉因涉嫌墓葬出土,国家严禁民间交易和拍卖。投资者不愿意买高古玉,也怕买了将来不容易出手。因此,价格就难以走高。”王晰博则认为:“内地没有高古玉器的公开拍卖会,但高古玉公开的拍卖和交易很早就在欧美国家普遍开来,而我国香港地区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经有藏家收藏高古玉,例如香港敏求精舍的资深会员钟华培先生。由于拍卖行较少受到成批、精品的高古玉委托,使得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行情萎靡不振。市场上诸如思源堂这样由单一私人收藏的整批古玉也并不多见,思源堂主人花近 30 年时间得以将如此质量的古玉集中到一起。
这种需要时间沉淀的收藏难得一见,一旦出现就必将受到市场以及藏家热烈追捧。故而,思源堂藏中国玉器拍卖专场吸引了来自全球对古玉痴迷的狂热者及藏家,今年 3 月纽约亚洲艺术周时,我们将其中 10 件精品拿到邦瀚斯纽约总部预展时就已经引起了当地博物馆、藏家的关注。以此次成交来看,大部分买家均来自亚洲华语地区,可见古玉藏家群体已经打破了集中于欧美国家的情况,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内地仍然有大批对高古玉有所热爱的群体存在。说明了高古玉市场并不是不温不火,而是缺乏私人长年累月积攒的精品。”至于古玉器市场是否已经走出“寂静期”,王晰博认为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需要诸如思源堂这样的收藏家、拍卖行,以及在此领域有名望的行家继续正确的引导,如此才能让更多喜爱高古玉的藏家回归。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我国台湾地区的张卫华先生以及香港地区的蔡成先生对古玉市场的引导以及贡献功不可没。”
高古玉真伪、断代引发争议4 月初香港邦瀚斯落槌的“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场,不仅以超人气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外界在高古玉的真伪鉴别和年代断定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争论,在微博和朋友圈引发了热络的讨论。对于这些争论,王晰博回应道:“拍卖公司毕竟不是学术机构,在举办拍卖时,外界难免会对其拍品有不同的讨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国际拍卖行非常注重对拍品在学术方面的研究,邦瀚斯亚洲区主席施福(Colin Sheaf)除曾发表多篇专论以及著作外,更是英国大英博物馆大威德基金会的信托人之一。邦瀚斯对每一件拍品的年代断定以及真伪都格外谨慎,例如专拍中的最后一件龙山文化风格的玉琮,在美国、英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专家组讨论时出现了不同意见,因此也出现了保守断代。
然而,最后 544 万港元的成交价格同样说明了市场对这件器物的认可。”那么,高古玉应该如何进行真伪和年代断定?岳峰认为,其与书画、瓷器、青铜器的断定类似,“首先,从高古玉的材质和文化类型方面断定。高古玉有几大文化系列,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秦、汉等朝代,各个文化所用玉材不同,可以通过高古玉的玉器材质进行年代断定。在高古玉发展的 6000 年多的历史中,经历了‘巫玉’和‘王玉’的两个更替世代,包含了红山文化、战汉两个制玉高峰时代。如果一件玉器无法进行文化归类,一定属于臆造。其次,通过工艺判断。汉以前玉器雕琢使用原始的方法和工具,故而高古玉与汉之后新仿制的玉器表面,形成的刻画工艺是不同的。第三,通过纹饰角度看。每个时期的高古玉都有其独特的纹饰,如汉代高古玉蝉,采用简洁、抽象的雕刻艺术,用简单的形体和纹饰将蝉雕刻出来,俗称为‘汉八刀’,用 8个甚至更少的纹饰就将蝉勾勒出来。
因此,每个时期的高古玉纹饰代表着对玉器赋予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岳峰最后总结道:“高古玉在真伪鉴别和年代断定时要看其时代风格和时代特征。新仿的高古玉和真品在时代风格和时代气息方面都存在差别,正如我们现在装扮古人一样,虽然穿着打扮进行仿古,但无法准确表达古人的神韵。高古玉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经历的环境及气候,甚至空气都会对玉产生一定变化。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应自然,并且深入肌理,沁色变化丰富多彩。如作假,沁色只会浅浅地附在表面或是顺着玉裂沁到缝隙里,颜色单一无变化。宋代以前的玉器几乎都会出现钙化、受沁现象。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玉表面发出柔润的光泽。最重要的是,打孔及砣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新仿制的玉器在短时间内都很难仿制出这些变化和古玉的特有属性。只有做到以上综合的多方面研究才能断定出一件高古玉是否为真、是否到代。
高古玉具多重价值 收藏前做足功课香港邦瀚斯和中国嘉德(香港)的高古玉拍卖,使得业内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沉寂多年的古玉板块。王晰博认为,古代艺术品不但具有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更深层次的是其蕴涵的历史价值。“高古玉在用玉制度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但其实并无大众认为的那样神秘。玉文化在中国有 8000 年历史,古代先民不但将玉器视为王权的象征,更赋予玉器礼仪等级和人格品德的内涵。从这个角度上看,当今对玉器的评价标准已不适用于高古玉器,但一件上好的和田籽料轻易动则上千万元,那一件超过近 2000 年保存下来的东汉玉雕说唱舞人的价值又如何衡量呢?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玉质上,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玉雕工艺巅峰的代表。从工艺及美学角度来看,高古玉器,特别是春秋战国、汉代玉器是后世玉器雕刻的精髓。宋代掀起仿古玉高潮,明清时期延续,清代宫廷玉器中,乾隆皇帝不但自己收藏高古玉,更命清宫造办处仿制古玉,可见古玉在其心中的地位。”
岳峰告诉记者:“从提升高古玉的整体价值方面,这两场拍卖会是一个积极的促进。毕竟,高古玉的身价本应如此,甚至还应该更高。从整个中华文明的进程来看,玉文化是唯一没有间断的文化载体,我们对玉器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对于高古玉的价值体现,他总结为三个方面。“品读历史文化典故、揣摩古人的琢磨技艺,和品味其中古意神韵。第一,高古玉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高古玉可以直接认识、了解当时时代的历史面貌,以及先民的生活、思想和文化等。第二,高古玉历经几千年,传世而稀有。第三,高古玉通过材质、纹饰和文化内涵,承载了一种古朴而厚重的美,是其他载体难以体现的美。”
对于拍场中出现的神秘而稀有的高古玉,岳峰建议藏家:“首先,尽可能多地接触、了解高古玉的知识,不能盲目介入。高古玉的珍贵、高价和高值使得市场中高仿的高古玉特别多,且手段高明,难以辨认。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很容易受骗上当。其次,对于高价位的高古玉需要谨慎,不能听信‘一家之言’,需要综合几位专家的看法,减少失误。再次,藏家需多翻阅资料。包括国外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以及国内的考古资料,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高古玉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条件允许下,最好能够上手仔细观察。现代判断玉的标准并不适用于高古玉,不能单方面从材质来判断,最好要对高古玉的种类、地域特征、文化内涵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高古玉的价值。
责任编辑:王可人